开启红色实践之旅,以深化青年学子基层实践的核心为目标,立足于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实践行动。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员工的系列寄语穿梭于上海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上海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与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间,触摸历史脉络,传承军民同心的红色基因,以青春之行,致敬八一精神。
首站:上海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
解码家园变迁里的红色底蕴
太阳集团tcy8722“浦江新语·薪火巷陌”暑期社会实践团
踏入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7大展厅如时光卷轴,铺陈虹桥镇建置沿革、经济脉动与居民生活轨迹。文字、图片交织成网,多媒体交互装置让“田园旧影”“古镇新颜”鲜活呈现 ,让人大饱眼福。
多媒体自行车骑行体验 成为焦点——蹬车刹那,屏幕流转虹桥镇街巷变迁,似乘时光机,亲历土地从乡野到城镇的蜕变。“家门口的路藏着这么多故事,互动体验让历史触手可及!”同学骑行后,感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第二站:上海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
迈进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一楼《长宁区革命史料史迹展》,瞬间拉回峥嵘岁月。80余平方米展厅,图片史料勾勒《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等3处市级文保单位脉络,《革命纪念地遗址分布图》直观呈现红色火种分布。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史料前,仿佛能见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的身影。”同学们认真记录先辈事迹,深知和平生活源于军民浴血奋战,这是军民同心护家国的生动注脚。
第三站:上海长宁区凝聚力博物馆
感悟初心如磐的红色传承
走进展馆,序厅里,党旗与流光交织,大型浮雕诉说的基层党建故事,让我们直观触摸 “服务群众” 的初心,使命感在心底悄然扎根。 实践团的成员在领取限定集章卡后,开展了巡馆活动。
同学们沉浸式聆听上海民族乐团带来的优美乐章,婉转旋律似能串联起往昔与当下,在音符流淌间,仿佛看见革命岁月里军民同心的身影,与新时代基层工作者奔走服务的模样交相辉映,让信仰传承多了份直击心灵的艺术感染力。
听场馆老师梳理革命文化,看着电子屏的红色历程,突然明白:从革命军民同心到新时代 “凝聚力工程”,变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 “为人民服务” 的信仰光焰。同学接力讲解,把参观收获变成传递温暖的火苗。
这次参观,不是看展打卡,是一场和 “初心” 的对话。我们这些立达学子,要把这份滚烫的信仰,融进往后的实践里,让青春也成为 “为人民服务” 长路上的点点微光!
实践团抵达长宁区凝聚力博物馆,主动化身 “红色志愿讲解员” ,讲述长宁红色故事,传递凝聚力精神。
特别环节:对话两弹功臣周茂生先生
周茂生先生,曾从事核武器爆炸试验工作,在基地历任技术员、教员、参谋等职务,用亲身经历诠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 。
转业返沪后,他在上海市人事局担任重要职务,历任人才流动管理处处长、人事仲裁处处长,担任上海市人事仲裁委员会主任兼上海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委员。退休后,周茂生担任马兰核试验基地上海马兰战友会会长、徐汇中学员工会副会长,获评"徐汇区最美退役军人" 。他还参与编纂《战斗在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书,记录核试验参与者的感人故事,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奉献了15年青春。
太阳集团tcy8722“浦江新语·薪火巷陌”实践团
联合缘梦之家青年志愿为老服务社,聆听“两弹功臣”周茂生“隐姓埋名铸核盾,热血青春献祖国”的访谈。同学们围坐聆听,先生缓缓讲述参与国防科研的峥嵘岁月,从艰苦攻关到成功突破,字里行间满是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面对提问,先生目光坚定:“是军民同心的信念,是守护家国的责任,国家需要,我们就拼尽全力!” 同学们深受触动,献上亲手制作的手工花,致敬先辈。这朵花,是青春对“八一精神”的敬仰,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承诺。
以青春之名,续写红色精神
从虹桥文化溯源,到长宁革命回望,再到凝聚力精神传承,立达实践团的红色之旅,是行走的思政课堂。同学们在历史触摸中懂和平珍贵,在志愿实践中悟传承使命,在与元勋对话中坚定信仰 。
“军民同心、守护家国”精神,也将在立达学子实践中,续写青春华章,让红色基因,随岁月流转,熠熠生辉 !